Monthly Archives: July 2007

黑莓将正式登陆国内

刚才听到广播里的消息,申请通过,八月正式发售.
考虑到国内的现状.他还会便宜吗?我们公司会趁机上相应的邮件系统吗?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2 Comments

裘老退休了

裘老退休了.
就仿佛之前的同济校庆,很多人自发的把自己的MSN的签名改成相关的内容.
数学 CS EE这些开过数分这一科目的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上他的课程
一时间也是一道风景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5 Comments

关于宗教

神威如岳,神恩似海. 然山可量,海可竭,怎奈何,
野心无尽,直入云霄;
欲望无穷,深不可测.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8 Comments

感觉不适,又病倒了

似乎距离上次生病已经很久了,久的都有些好了伤疤忘了疼了。

这次的症状搭配得很不好:

  • 腹泻
  • 头痛,全市肌肉和关节也有一些
  • 低烧

基本是可以断定是疲劳之后又洗了冷水澡。自作孽啊。保养机器,该注意保养机器了。还有很多路要走呢。

Posted in R的生活计划 | 6 Comments

What is my talent?

什么才是我的天赋。

最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回顾我的过去,似乎我的过去总是显得驳杂不精,我就像是一个拼凑起来的组合:

  • 60%的研究员
  • 10%的秘书
  • 5%的IT
  • 10%的督导
  • 5%的行政管理
  • 还有10%不知道是什么

我知道不少我的职责不需要知道的内容,然后在我的本职技能上又缺少了很多。我的生职来自于我展现出来的广泛的知识。但是当我想进一步的发展的时候,没有深度便严重地阻碍了我的将来。

多知道一些并不是坏处,但是没有方向,毫无取舍的随机了解却会成为致命弱点。它注定了你将会成为一片灌木,一片草坪,还是并不平整,形状不规律的那种。看上去还行,但是在竞争激烈的雨林中,却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 拥有广泛的面积,是你的优势,但是因为你不够高,阳光永远不会第一时间照在你的头上。
  • 你也会慢慢的提高,但是你的随意铺开的面积却反而成了你的劣势,你没有刻意的去提高一部分,你的时间、精力被分散了。
  • 所以,这个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短期的,并不成功的战略。

明白了这些,再想去构筑一个有效的战略就应该并不困难了。

    1. 我要长高,我需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特定的区域里面,那就是最有前途的方向:分析问题,设计问卷,撰写报告
    2. 要长高并不是单纯的去长,要成为一棵乔木你需要坚实的根系,深深地扎入土地之中。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但是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没有犹豫,没有放弃。
Posted in | 1 Comment

谁才是真正的代表者

谁才是真正的代表者?

今天开了一组会。在被访者的代表性上客户提出了一些的不同的意见。

我们这组找的与会者都是大学生。但是北京的被访者大多来自一些我不知道的大学。没有北大、清华这两个大牌的,也没有人民,北航,北邮这些我所知晓的;而在上海的被访者中,我们有着来自交大,同济,上外的几个被访者。所以客户觉得我们找来的被访者的讨论会显得有些肤浅。不像在上海的会中显得那么专业,有深度。

这里其实是一个两可的情况:

  • 名牌的大学生们:可能会有更好的思辨的能力。从这次的差别来看,他们更理性,对于产品的功能,强势,劣势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发言更有条理,或者说他们的思维更接近我们的预期和期望。
  • 第二场的大学生们:他们的回答比较的笼统,他们的秩序更差,他们更像是那些较年轻的孩子的思维。他们不像我们。
  • 其实我想我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现在的大学生的代表。不过这个应该会是一个有趣的讨论的对象。

PS:本博客的第一篇文章。期望将来还能补充一些现在的东东。

Posted in | Leave a comment

区域合作 vs. 两强平衡

先开一个标题,关于如何更好的为客户服务的。

最近在服务一个新客户,从老板那里听来的

区域合作

我过去一直服务的客户,他们的习惯是寻找一个长期的研究供应商。在几乎所有的研究项目上与你合作。

Pros

  • 很容易就成为一家大客户,获得返利,特别优待,优先照顾等大客户的权利
  • 会有一个相对长期的Team来为他们服务。
    • 比如我就连续服务了他们两年,我的经理更长。如果加上我们的总监的话。那么从2002年开始合作,2003年业务倾向我们,至今的5年内,这个客户的服务人员的变动实在是不大。
  • 长期紧密的合作,可以造就代理和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我的经理接触客户的品牌的时间已经比客户的品牌组的一半以上的品牌经理都要长了。
  • 长期的合作就把问卷的标准化的责任转移到了代理商的这边。代理商自发的就会让问卷标准化。
  • 何况还有维护产品测试数据库等其他一些免费的增值服务。

Cons

  • 长期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依赖,项目始终发布给同一家公司。随着时间的延长,变更的成本也会变得越高。
  • 长期的合作会使得项目变得雷同,项目就会变得失去新意。

两强平衡

这个是新服务的一个客户,在和经理的闲聊中提到这个客户的风格就是在几家代理商之间寻求平衡。每个项目都会有Pitch的过程,每个项目都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代理商。然后每个代理商仍然会把他们作为大客户。

Pros

  • 始终游离在代理商之间,大家都战战兢兢的服务着这个客户。
  • 每次都会有很多的人来搀和项目的思考,应该会有不少的新的点子

Cons

 

嗯。此文残废。 等什么时候有了心情再说。

Posted in | Leave a comment

信息的透明

讨论:指导,监督,信任

问题还是回到最近的那个项目。

在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很多的打分的题目。而且为了验证和保证回答的可靠性,我们设置了一些互相矛盾的语句,以期望:

  • 发现被访者的矛盾的回答,从而判断被访者是否是在认真的回答问题。
  • 对于被判定不认真回答问题的被访者
    • 要求他们重新看一下自己的回答。并重新评价。
    • 请注意,是重新评价整道题目,而不是仅仅是这矛盾的属性。
  • 其余的,当然还期望被访者的回答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全部雷同的。
  • 最后,漏问是我们必须要避免的问题。

结果:总的来说结果并不好

  • 问卷存在漏问
  • 即使是矛盾语句的逻辑关系也存在问题。
  • 那么反过来想的话,我们之前的设计的有效性就比较值得质疑了。
  • 我觉得
    • 并没有在现场检查必要的逻辑
    • 在检查中漏掉了(没有注意)重要的逻辑
    • 即使检查了逻辑,他们也只是针对那些矛盾的逻辑,而不是整体的回答的合理性

寻找原因:

  • 我的同事没有必要的敏感来自发的注意这些矛盾的逻辑
  • 我没有逐个逐个地把这些逻辑通知到每个人。不仅是哪些语句矛盾,还有发现矛盾之后的处理方式和这样处理的意义。
  • 有人没有见觉得地把我们的要求贯彻到位
  • 访问员没有能力去落实督导的要求
Posted in | Leave a comment

CLT Sampling 理想 vs. 现实 (草稿)

嗯,我想说:在不久的将来,CLT的抽样方式必将走向没落,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如何维护这个千疮百孔的家伙

CLT的现在

    • 为了能够找到被访者,拦截区域就必须选择有人经过的位置。先不考虑经过的人是什么样的,没有人一切免谈
    • 所以商业区、居民区、购物中心、甚至交通枢纽都有可能,他们哪儿人多
  • 时间的弹性
    • 光有人还不行,必须使那些人们有可能停下来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访问的才可以,或者说他们有时间的弹性。否则如果是经过的人一个个都是有要事在身,必须马上赶到某个地方去的人,根本就不会理你。
    • 于是交通枢纽,商业区就比较不太合适,至少你得和被访者明确的说明访问需要的时间。比如,我参加过一个机场的项目,第一件事就是确认被访者的飞机是几点登机的。否则到最后也就落得白忙活一场。
    • 而我们的常规访问的拦截,往往会under claim访问需要的时间。说成是10-20分钟的访问。出于我的立场,我很难说这个究竟对不对。但是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做法。
  • 法律的许可
    • 虽说我们做的是自愿性质的访问,理论上谁也不碍着谁。但是正如我在人民广场上的躺椅上晒太阳也有人驱赶,政府的行政条令可以禁止,商场对于他的物业范围内的商业活动也有着正当的组织的权力。
    • 就整体而言,大部分的访问只会让被访者的态度和感觉下降,而不会有什么提升的作用;所以各种各样的阻止也就不足为怪了。更何况那些能够提高消费者的兴趣地促销和优惠的活动,还受到商场和城管的限制呢。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
  • 访问的场地
    • 场地的要求
      • 满足了以上的条件,我们仍然需要一块地方来完成访问。从最基本的访问,到复杂的各种形式的测试,对于场地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 有的只要桌子凳子就可以做
      • 有的还要求白色/天然的照明,来反映真实的颜色
      • 有的还需要良好的通风和气味的环境,来测量产品这方面的表现
      • 再加上场地的面积,不同区域的分隔,陈列某些东西的要求。
    • 哦,天哪。我们去那里寻找这样的场地呢?
      • 商场的富裕位子,从某个角落到地下室都有可能
      • 办公楼的的某个办公室。
      • 商住两用的楼房的某个房间
      • ……
      • 您需要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敏锐的触觉才能从纷繁的信息中挖掘的潜在的场地。幸运的是这个不用我自己负责。请注意,我在这里使用了“幸运”这个词,我想我是很少会为了不去干某件事而感到幸运的。
    • 很不幸的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们想解除的这些人,也正是商家关注的人群。而且我们的消费能力,很难从商铺的手中抢到那些的位置。甚至是离者更远的位置,也不是我们能消费的。
  • 同业的竞争
    • 正因为以上的种种问题,一个满足(哪怕是部分满足)以上的条件的场地/位置是多么的可贵。
    • 行业内的所有都会想方设法的在这个区域找到自己的位置。楼上或者楼下;邻屋或者隔壁。很快的这边就会集聚起很多的街访点。再往后:
      • 一个本来一天只要找50-60个被访者的区域,突然间变成需要找200-300个。但是那些满足特定的条件的被访者,有购买意向的,有消费能力的,有……,并不会为了配合我们而增加。那么这些多出来的数量来自于哪里就很值得商榷了。
      • 我并不惮于做最坏的猜测。某些被访者,变成了重复利用的产品。某些被访者被人工地改变了属性/特点,或者被人工地升级了。
  • 综上的这些,叫我如何继续信赖我们的CLT的方法?

展望将来

  • 无可置疑的,我们的行当还是会继续下去的。我们仍然需要替客户解决那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我想做一些大胆的预测:
    • CLT将不再是便宜的访问的代名词,更多的他应该需要代表快捷和直接的接触被访者,需要特定的操作和方式的情况下才考虑的
    • 现在的CLT中的很多测试将会向其他的访问方式转移
      • 一般的产品测试可以考虑转向入户的访问(注:Panel条件下的,因为随即入户的质量同样堪忧)
      • 态度渗透率,认知,概念等可以向CATI和Online的调查转移。互联网的发展是的常规的展示和刺激的功能完全可以在网上实现了。

好了,暂时YY到这里,下午该回去上班了。

Posted in | Leave a comment

全局的85 vs. 局部的150

今天紧赶慢赶做完了老板布置的定量问卷。自己也猜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不过还是厚着脸皮去问了一下老板的看法。老板给了两点看法:

  • 我的问卷没有突破,老板说了100分,我就在100份里面做文章
  • 然后加上还有做不到的,于是就只剩80-85分了。
  • 而我的另一位同事,在当年和他合作的就可以做到 基本在100分的范围可以基本全部做到,此外还能突破100分的结果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至少能在某些地方给到150分的表现。
  • 嗯。确实很有些感受啊。争取在最终确认问卷,以及数据的后续处理上能够做得更好。补上前面失去的分数。
Posted in | Leave a comment